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科技新高地论坛在穗举行
11月12日,由省科协、省科技厅主办,广东科技报社、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省航空学会、省环境科学学会、广东科技新闻工作者协会承办的2020年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科技新高地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魏奉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等院士专家齐聚一堂,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科技新高地献计献策。
随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卫星通信技术、无人机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融合和发展,空间信息业已经成为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粤港澳大湾区在这些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将成为国家发展空间信息业和占领新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支撑平台。本次论坛主要围绕“空间科技”这一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课题进行交流,探讨多元化发展我国空间大产业的思路,为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以及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论坛上,魏奉思院士、王赤院士先后作了主题报告。在题为“建设‘数字空间’、打造‘空间大脑’”的主题报告中,魏奉思院士介绍了数字空间的概念及其相关研究应用,阐述了建设“数字空间”,打造国之重器的伟大战略意义。他提出,建设“数字空间”、打造“空间大脑”是人类进入数字时代与空间大航天时代历史交汇期的呼唤。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建设“数字空间”、打造“空间大脑”就将成为开拓数字化、智能化空间科技战略新高地的策源地国家,将有效加速我国从工业化、自动化的空间大国向数字化、智能化空间强国的发展,带动航天科技、空间科技、信息科技、计算机科技等多种科学技术领域的交叉融合发展,提升我国空间安全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让空间变得更“透明”、更安全。
王赤院士主要介绍了我国空间科学卫星计划的进展和展望。他分析了空间科学的最新进展和前沿科学问题,介绍了中国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一期)中“悟空”“墨子”“慧眼”和实践十号等科学卫星取得的科学成果,以及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二期部署的工程任务。
本次论坛得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京港学术交流中心、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的大力支持,邀请了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精密工程)、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副系主任容启亮,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行星表面环境及小天体研究组组长张小平两位港澳专家,分别作了题为“载人探索火星的前沿研究”、“中国深空探测的成果及展望”的特邀报告,介绍了相关研究工作进展。
本次论坛也体现多学科交叉结合,设立了“数字空间应用与产业”、“数字空间与航空应急救援”、“数字空间与环境监测”三个专题,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共同探讨数字空间研究及产业应用的新思路、新方向。与会专家分别介绍了空间天气数值模拟研究进展,空天“双眼”计划—南方低纬度空间环境地基监测与应用服务系统的产业化前景,量子激光雷达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城市数字电磁环境一张图的建设情况;通过详实的案例,阐述了卫星遥感技术、数字空间孪生系统等空间科技在应急管理、航空救援、大气污染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截至活动当天,超过十五万人次观看论坛线上直播。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