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林业科普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学技术部关于加强林业和草原科普工作的意见》精神,引导公众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提升公众生态科学素养,加快推进美丽广东建设,广东省林业局高度重视,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大力加强我省林业科普工作。
目前,笔者应邀参加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地科普工作实地调研,调研组先后到韶关市翁源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清远市英德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召开座谈会,听取林业局和自然保护区负责人关于林业系统开展科普宣教活动的专题汇报,深入到室内科普宣教中心、资源展馆,室外林地科普小径、宣教点、宣传长廊等实地察看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组重点关注两个新评选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对其如何发挥林业部门科普职责,激发科普宣教与生态保护教育方面的社会效应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调研情况看,广东省林业系统科普工作亮点纷呈,特色鲜明。
一是领导重视,成立科普工作领导小组。4月15日,广东省林业局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俊光为组长的“广东省林业局科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科普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组织制定推进广东林业科普工作规划和措施,组织指导全省林业科学技术普及,协调部门重大林业科普工作,决策重要科普事项,促进林业行业及全社会参与并支持林业科普活动,推动林业科普工作发展。
二是部门联动,营造良好科普氛围。省林业局通过联合省直有关单位、相关企业大力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科普活动,持之以恒举办爱鸟周等品牌科普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林业科普氛围。今年,省林业局还联合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科协和省卫健委五部门联合举办《第十四届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已举办十三期,是广东省科普工作重要品牌活动。林业科普创作大赛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共享美丽广东”为主题,围绕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自然保护地和森林城市群建设等开展科普作品征集,展示林业建设成效,引导公众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为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和美丽广东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多部门联合举办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将有力提升林业工作人员的自豪感和社会认同感,也为进一步推进广东林业科普工作打开了部门联动合作之门。
三是着眼未来,立法促进林业科普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学技术部关于加强林业和草原科普工作的意见》精神,省林业局将联合省科技厅、省科协等部门出台广东省贯彻落实意见,共同推进林业科普工作。同时,为配合做好《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立法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十四五”规划,省林业局与省科技厅、省科协通过实地察看、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林业科普工作专题调研,争取将林业科普工作纳入《条例》和十四五规划中。
四是立足基层,扎实推进全省林业科普工作。广东森林、湿地资源丰富,全省有各类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地1359处。近年来,广东省林业局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林业科普工作,大力加强林业科普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省有75个自然保护地建立了科普宣教场所,包括自然博物馆、展览馆、科普宣教中心、植物园、驯养中心、救护中心、生态科普馆、动植物标本馆、科普学堂、自然教育教室和气象站等,有35个自然保护地建立了55条科普教育径,合计165公里,有27个自然保护地建成了科普教育和环境教育基地,经省科技厅、省科协认定“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14个,省林业局认定首批20个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经中国林学会认定自然教育学校(基地)18个。各类自然保护地、林业科普教育机构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结合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自然教育、科普宣教和生态体验等活动,宣传广东林业生态建设成果,推广普及林业科学知识和先进实用技术,不断提升广东公众生态科学素养。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