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启德:创新工作方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落到了实处
阅读: 次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1月15日召开的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全委会议开幕式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着力创新工作方式,把为科技工作者服务落到实处。韩启德指出,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科协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做科技工作者的工作。一年来,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创新工作方式,改革工作思路,通过所属191个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着力为近500万学会会员服务,为4000余万科技工作者服务,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工作迈出新步伐。
一是学会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明显增强。为推动学会发展,增强学会对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去年4月,中国科协在北京召开全国学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学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进一步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学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会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学会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全国学会组织通则》等文件,与民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科技类学术团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学会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加强学会会员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学会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统筹安排挂靠在中国科学院的40个全国学会的发展工作,共同加大对学会支持力度。中国流行色协会从单一业务向纺织、服装、家居、装饰、化工涂料、工业消费品和汽车以及个人形象等领域拓展和迈进,将韩国LG电子中国设计中心、广东科龙空调器有限公司、美的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纳为会员,队伍不断壮大。上海市科协启动“311学会建设工程”,筛选30个与上海重点学科、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相关、10个与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相关的学会加以重点培养,整体推动100个学会良性发展,目前已在10个学会展开试点工作。
二是深入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中国科协组织开展的科技工作者思想动态调查表明,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关心国家大事,拥护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热情高,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一定认识,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优秀社会群体;同时发现,科技工作者对房价过高、腐败问题严重、收入差距过大、媒体泛娱乐化倾向突出、医疗公益性不够、参政议政渠道不畅、科研评价制度不尽合理等社会问题反应较大,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根据中央书记处要求,对两万名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农业、卫生、工程等县域科技工作者的生活、工作、继续教育、身心健康、权益保障、思想状况进行了系统调查,掌握大量实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两个调查报告已分别上报中央书记处。利用网络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与科协七大代表的联系,广泛听取科协七大代表和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在党和政府与科技工作者之间建立畅通稳定的联系渠道,切实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各全国学会也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探索服务学会会员的新渠道。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加强网络服务工作,网站会员达45000余人,每天在线人数超过1000人。中国标准化协会开设“800会员服务专线”。中国档案学会举办“档案工作者综合业务素质提升培训班”10余期,培训学员1800余人。安徽省科协建立科协常委联系点制度,40余名常委主动联系指导50个县(市、区)科协工作。青海省科协、新疆自治区科协结合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活动,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沟通联系。
三是进一步加大科技工作者表彰宣传力度。与中组部、人事部共同主办的中国青年科技奖设立已有20周年,共有十届近千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数百位获奖者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22人当选两院院士,220多人在大学、科研院所、企业担任主要领导职务,成为培育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的品牌奖项。去年12月下旬,我们与中组部、人事部在北京共同开展中国青年科技奖及获奖者表彰宣传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出席会议,源朝同志并发表重要讲话。组织开展第四届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第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选表彰工作,颁发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等重要奖项。截止去年10月,各级科协共表彰奖励科技工作者64000多人次,先进集体22600多个。中国数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光学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土壤学会、中国粮油学会、中国公路学会等也都对相关学科领域的优秀科研成果和先进科技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奖励。
韩启德同时提出,优秀科技工作者宣传工作在2007年取得新突破。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向中宣部、中央电视台《科技人生》栏目推荐报送22位优秀科学家作为宣传典型。组织拍摄反映著名医学家林巧稚的电视电影《大爱如天》,作为十七大献礼片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引起广泛关注,网络联接超过6000万条。中国科协与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合作宣传20余位优秀科技人物,社会反响热烈。天津市科协与人民网联合举办“科技英才访谈录”,先后采访近20名院士专家。陕西省科协与省电视台《村里村外》栏目组合作拍摄6集专题片,集中宣传“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受到表彰的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带头人,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四是学风建设不断加强。修改后的《科学技术进步法》明确规定科学技术人员应当弘扬科学精神,遵守学术规范,恪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不得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弄虚作假,不得参加、支持迷信活动。中国科协常委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制定发布《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并在浙江召开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专题座谈会,深入大学举办学风讲座,呼吁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推动我国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全面展开。目前,已有30多个全国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建立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委员会。《全国学会科学道德规范》和《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已经起草完成,拟在进一步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后,报科协常委会审定通过,面向社会公开发布。
一是学会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明显增强。为推动学会发展,增强学会对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去年4月,中国科协在北京召开全国学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学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进一步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学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会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学会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全国学会组织通则》等文件,与民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科技类学术团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学会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加强学会会员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学会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统筹安排挂靠在中国科学院的40个全国学会的发展工作,共同加大对学会支持力度。中国流行色协会从单一业务向纺织、服装、家居、装饰、化工涂料、工业消费品和汽车以及个人形象等领域拓展和迈进,将韩国LG电子中国设计中心、广东科龙空调器有限公司、美的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纳为会员,队伍不断壮大。上海市科协启动“311学会建设工程”,筛选30个与上海重点学科、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相关、10个与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相关的学会加以重点培养,整体推动100个学会良性发展,目前已在10个学会展开试点工作。
二是深入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中国科协组织开展的科技工作者思想动态调查表明,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关心国家大事,拥护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热情高,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一定认识,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优秀社会群体;同时发现,科技工作者对房价过高、腐败问题严重、收入差距过大、媒体泛娱乐化倾向突出、医疗公益性不够、参政议政渠道不畅、科研评价制度不尽合理等社会问题反应较大,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根据中央书记处要求,对两万名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农业、卫生、工程等县域科技工作者的生活、工作、继续教育、身心健康、权益保障、思想状况进行了系统调查,掌握大量实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两个调查报告已分别上报中央书记处。利用网络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与科协七大代表的联系,广泛听取科协七大代表和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在党和政府与科技工作者之间建立畅通稳定的联系渠道,切实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各全国学会也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探索服务学会会员的新渠道。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加强网络服务工作,网站会员达45000余人,每天在线人数超过1000人。中国标准化协会开设“800会员服务专线”。中国档案学会举办“档案工作者综合业务素质提升培训班”10余期,培训学员1800余人。安徽省科协建立科协常委联系点制度,40余名常委主动联系指导50个县(市、区)科协工作。青海省科协、新疆自治区科协结合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活动,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沟通联系。
三是进一步加大科技工作者表彰宣传力度。与中组部、人事部共同主办的中国青年科技奖设立已有20周年,共有十届近千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数百位获奖者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22人当选两院院士,220多人在大学、科研院所、企业担任主要领导职务,成为培育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的品牌奖项。去年12月下旬,我们与中组部、人事部在北京共同开展中国青年科技奖及获奖者表彰宣传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出席会议,源朝同志并发表重要讲话。组织开展第四届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第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选表彰工作,颁发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等重要奖项。截止去年10月,各级科协共表彰奖励科技工作者64000多人次,先进集体22600多个。中国数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光学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土壤学会、中国粮油学会、中国公路学会等也都对相关学科领域的优秀科研成果和先进科技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奖励。
韩启德同时提出,优秀科技工作者宣传工作在2007年取得新突破。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向中宣部、中央电视台《科技人生》栏目推荐报送22位优秀科学家作为宣传典型。组织拍摄反映著名医学家林巧稚的电视电影《大爱如天》,作为十七大献礼片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引起广泛关注,网络联接超过6000万条。中国科协与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合作宣传20余位优秀科技人物,社会反响热烈。天津市科协与人民网联合举办“科技英才访谈录”,先后采访近20名院士专家。陕西省科协与省电视台《村里村外》栏目组合作拍摄6集专题片,集中宣传“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受到表彰的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带头人,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四是学风建设不断加强。修改后的《科学技术进步法》明确规定科学技术人员应当弘扬科学精神,遵守学术规范,恪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不得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弄虚作假,不得参加、支持迷信活动。中国科协常委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制定发布《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并在浙江召开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专题座谈会,深入大学举办学风讲座,呼吁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推动我国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全面展开。目前,已有30多个全国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建立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委员会。《全国学会科学道德规范》和《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已经起草完成,拟在进一步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后,报科协常委会审定通过,面向社会公开发布。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