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爱体育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 >科普>科普活动>爱体育(中国)

崇尚科学 追求创新 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2014-07-23 来源:省科协 【字体:
阅读: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我校是2005年新创办的一所市直属学校。学校以“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宗旨,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目标。两年多来,一直坚持开展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现将学校开展科普活动的有关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基本条件
  1、教育设施:学校占地500亩,学生活动场地宽阔,具有开展户外科技类活动的有利条件。学校中学部拥有一座综合性实验大楼,内有物理实验室7间、化学实验室7间、生物实验室7间、科学探究室3间、电脑室4间、多媒体语言教学室2间、电视制作室1间、电视直播厅1个。小学拥有一座综合功能大楼,其中与科学教育有关的有:信息技术室2间、科学探究室2间、综合活动室2间(创造发明活动室和“三模”活动室各一间)、多媒体语言室2间、天文馆1座。学校设有长达15米的科普宣传栏;已建立内容丰富、对社会发布各类信息的网站,其中设有科普教育专栏。
  2、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学科种类齐全,面向全国招聘的优秀教师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全面地对青少年展开科学教育,组织科技活动。学校设立由校长黎德文任组长的科技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学校教导处分管科技创新活动的副主任任副组长,并有5名教师任小组成员,分管发明创造、机器人、三模、综合实践、奥赛等五项工作。多名教师先后被评为市优秀辅导员。在市科协、市教育局等6单位联合举行的评选活动中,学校被评为2006年东莞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学校。
  二、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具体措施
  1、按新课和标准开设相应的课程
按国家的课程规定,开好开足与科学教育有关的全部课程,如初中的综合实践、计算机课程,高中的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课程,小学的科学等课程。把计算机技术、科技知识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教学中,信息技术对从初一到高二5个年级开课,每周一个课时,传授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及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知识。通用技术对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开,每两周一个课时,传授学生科普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新技创新实践。
  2、开发20余门(涉及天文学、地球、生物、信息、机械、电学、光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科学教育类的校本课程
  (1)“电脑制作”校本课程:传授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网页制作、程序设计等计算机操作技能,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延伸。
  (2)“学生电视台”系列校本课程:学校建有专门的学生电视台活动室,置有演播室、编辑室和整套的摄录编系统,每周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学生自拍、自编、自导制作学生电视节目,定期在校内有线电视网中播放。对于学生电视台活动学校正在着手进一步的调整当中,计划把它与学生德育、学校管理配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3)学科竞赛校本课程:
  ①“信息学奥赛”校本课程:对爱好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学生我们每年都会把他们组织起来,安排专门的老师坚持长期、系统的培训辅导,传授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设计算法等知识,为他们日后成长为计算机软件人才奠定基础。
  ②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高中从高一开始,初中学生从初一开始,组织对本学科有兴趣的同学安排专门的老师坚持长期、系统的培训辅导。
  (4)植物压花贴花
  2006-2007学年,赖桂婷、李新庆、卢静三位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压花贴画活动。老师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之美。在充分研究了各种植物特点后,对于不同植物选用不同方法处理。依据个人创意,创造出多幅作品。其中“春”、“夏”、“秋”、“冬”、“四小天鹅”等优秀作品,在全校艺术节展出中好评如潮。
  (5)昆虫标本制作:2006-2007学年,赖桂婷、李新庆、卢静三位老师指导学生开展昆虫标本制作。在活动中,共采集10余目,50余种昆虫。师生共同努力,攻克技术难题。在艺术节展出中,许多同学被精美的蝴蝶、甲虫深深吸引。 
    (6)“智能机器人”校本课程:我校建有智能机器人活动实验室2间,每周     三、四下午定期开展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科技素养。
    (7)航模活动。学校做到三定:定教师(小学部教练:莫春荣;中学部教练:万飞、戴昱晖)、定时间(每周活动三次,每次1小时)、由于落实到位,成绩非常突出(见后面成绩)。
  3、组织全部高中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通过亲历亲为的科学探究实践,获得真实的科学研究的感悟,增长科学知识。目前学生已完成100余个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并写出研究性学习报告100余份,并有多个研究案例获奖。如:
  (1)动物的本能行为与习得行为——基于仓鼠和蚯蚓的实验研究。2007年第22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谢倩老师辅导学生李伟坚参加的项目《动物的本能行为与习得行为——基于仓鼠和蚯蚓的实验研究》获得省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撰写的论文《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与习得行为》获2006年东莞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2)探究被子植物生活史(向日葵、黄豆):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教材中关于植物各个结构和器官,及其各项生命活动,我们种植了向日葵和黄豆两种植物。学生细致地观察了根的萌发,子叶的生长,茎的伸长,叶的生长,以及向光弯曲等现象,了解植物的生活史。
  (3)课题研究:物理科组申报的“发明创新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课题,已列入“十一五”国家级科研规划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我校将挂牌为“发明创新教育”课题实验学校。
  4、开展学生广泛参与的科技教育活动
  (1)学校每年举办一届科技节活动,作为学校科普教育的传统活动,涵盖展评、讲座、竞赛、表演和活动五大类型,每届活动为期10天左右,学生参与面非常广泛,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2)每年组织一次生物夏令营活动,如2007年7月20-24日,生物科组全体老师和初一新生前往惠州海龟湾开展夏令营活动。师生共同参观海龟博物馆,学习我国海龟种类,生活习性,及其如何保护等知识。调查潮间带分布的寄居蟹,海胆,水母等海洋动物,并仔细观察红树林特有的湿地生态系统特有的植物、动物等。大家还走进盐田,参观海边晒盐的过程。
  (3)开展科普互动剧创作活动,如在近期科学馆举办的科普互动剧创作表演大赛中,学校参赛剧目获二等奖并获剧本创作和表演两项最佳奖。
  (4)爱鸟周活动:2007年3月20日至26日为广东省“爱鸟周”,学生们积极参与到“爱护身边的鸟”这一活动中来。大家一同自己观察记录学校中的鸟类,特别是白鹭等鹳形目等鸟类。
  (5)知识产权教育:学校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及专利知识教育,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各班学生学习知识产权法,并开展竞赛活动。2006年,与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在我校举办了“东莞市青少年知识产权法知识竞赛”。
  (6)创意实验竞赛:物理科组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广东省第三届(VCM杯)中学生创意物理实验设计展评获优异成绩。万飞、戴昱晖老师指导文学辉、尹锐斌同学设计完成的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获得特等奖,万飞、戴昱晖老师指导黎志勇、文学辉同学设计完成的实验《演示光的全反射测得液体折射率》获得二等奖,张子涛老师指导王梓如同学设计完成的实验《扇叶间的直线》获得二等奖。另张子涛、姚杨海、肖莎老师分别指导陈纬杰、丁志毅、叶索同学设计完成的实验均获得三等奖。
  三、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收获
经过两年多的科技教育活动,使我们收获颇多;进一步完善了教育设施条件,培训了师资队伍,激发了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石;让学生在参与科技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科技的乐趣和魅力,在活动中成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初步形成了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一些基本课程设置和常规做法。此外,多次获得了有关部门的表彰:
  1、校本课程:
  (1)学生的电脑制作作品获过全国二等奖一项、省一、二、三等有多项。
  (2)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先后获全国一等奖有3人次,全国二等奖5人次,全国三等奖4人次,在省、市均有多人获奖。
  (3)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高中组获全国三等奖1名,省一等奖2名,省三等奖2名;初中组获一等奖4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14人。
  (4)压花贴画活动在2006年东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评比中获三等奖。
  (5)“智能机器人”我校学生在省、市各项中小学生智能机器人比赛中多次获奖。
  (6)参加航模比赛获奖情况:几年来,学校曾获得全国航模比赛优秀基层组织奖、东莞市航模比赛优秀组织奖;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8项。
2、研究性学习:
  (1)谢倩老师辅导学生李伟坚参加的项目《动物的本能行为与习得行为——基于仓鼠和蚯蚓的实验研究》获得省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撰写的论文《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与习得行为》获2006年东莞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2)历史研究性学习案例:获得市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市三等奖12项。
  (3)物理科组申报的“发明创新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课题,已列入“十一五”国家级科研规划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我校将挂牌为“发明创新教育”课题实验学校。
  3、科技教育活动:
  (1)参加省生物夏令营活动获优秀组织特等奖;
  (2)在近期科学馆举办的科普互动剧创作表演大赛中,学校参赛剧目获二等奖并获剧本创作和表演两项最佳奖。
  (3)学校荣获广东省及东莞市2006年科技创新大赛两个优秀组织奖;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有26项作品选送参加第五届“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活动
  (4)2006年,与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在我校举办了“东莞市青少年知识产权法知识竞赛”,学生的小发明有6项申报专利,其中5项已获批准。2007年,我校已成为第二批“广东省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
  (5)学校参加省组织的创意实验竞赛:
万飞、戴昱晖老师指导文学辉、尹锐斌同学设计完成的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获得特等奖,万飞、戴昱晖老师指导黎志勇、文学辉同学设计完成的实验《演示光的全反射测得液体折射率》获得二等奖,张子涛老师指导王梓如同学设计完成的实验《扇叶间的直线》获得二等奖。另张子涛、姚杨海、肖莎老师分别指导陈纬杰、丁志毅、叶索同学设计完成的实验均获得三等奖。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创建学校科技活动的特色项目,进一步完善了教育设施条件,培训师资队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完善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基本课程设置和常规做法,是我们今后的努力目标。在学校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科技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学校也注意创建学校科技活动的特色项目,以点带面,提高科技活动的层次和水平。我们根据学校师资情况及各方面条件的分析,选定信息学和航模为学校科技活动的特色项目。学校今后将深入、持续开展科普活动,以每年的科技节为龙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广泛的科普教育活动。计划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外出考察学习,提升科普教育质量,丰富教育内容。学校将以“小发明创造”(专利申请),航空模型活动及奥赛(信息、生物、物理)为特色项目展开活动,以推动其他科技活动的开展,并吸收年轻教师参加三个项目的活动指导小组,培养师资,加大得科技活动的指导力度。整合比较成熟的校本课程,加大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力度,使我们的研究性学习科技含量更高,针对性、实用性更强。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