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社会科技资源 实现校园科普教育互动
中山市小榄镇埒西一小学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基地,而且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我校针对学生、家长的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不强和社区科技资源丰富的实际,决定校村联合开展面向学生和面向村民、面向家长的科普教育,培养学生和家长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普兴趣,增强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氛围。
一、创建科普教育育人环境
首先,学校重视校园科普育人环境的建设,在学校内建起四园区(植物园区、动物园区、地理园区、气象园区);三基地(威卡科技实践基地、埒西一花木场科技实践基地、发记观赏鱼科技实践基地);二展区(科幻画、科普手抄报、科学家名言书法、科普观后感、科普读后感等作品展区;科技小制作作品展区);一工场(科技小制作工场)。为科普教育的进行架起了坚实的桥梁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家长会时,学校组织家长观看科普育人环境,让家长感受科普教育。
其次,学校为让科普教育走进社区,充分利用社区已有的工农业的有利资源建起了科普教育实践“三大基地”,即威卡科技教育实践基地、埒西一花木场科技教育基地,发记观赏鱼养殖场科技教育基地。学校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到基地进行实践活动和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如到小榄水厂与污水处理厂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走进社会,亲历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科学、认识科学。
二、利用社会科技教育资源,促进科技教育社会化
我校为解决和加强教育资源,实行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学生家长中的科技人员,建立了家长科技人员资源库,颁发科技教育辅导员证书。家长中有当医生的、有当电工的、有种植大户、有养殖大户等掌握着各种各样技术的,利用家长科技资源按计划对学生和家长进行科普教育,这样既现实又方便,收效又明显。家长的科普教育,我校是利用每学期召开的家长学习会时进行科技讲座。这样利用家长教育家长和家长教育孩子,受到非常好的效果,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很实在。
我校为响应省科协的号召,让科普教育走进千家万户,在整个社区营造一个浓厚的科普教育氛围,让科普教育社会化。我校主动与社区商量,成立了埒西一科普教育活动中心,制定了活动方案,利用社区的有利条件建立了三个活动中心点,定期对村民开展科普讲座、科普知识竞赛、科普电影放映、科普图片展览、学生的科普作品展览等活动。学校编辑《科普知识》月刊,向家长派发。让村民进一步学习科普知识,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三、开展系列活动,营造科普教育的氛围
科技活动是科技教育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结合本校科普科研课题,积极开展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的亲子科技教育互动。如:亲子科普手抄报设计大赛、亲子科幻画创作比赛、亲子科学家名言书法比赛、亲子科技小制作比赛等父子或母子共同参加的亲子活动;在学生中开展科学家名人故事比赛、科普知识讲座、科普墙报比赛、科普征文比赛、科普影片观后感比赛、科普知识读后感比赛、科普知识竞赛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科技兴趣。学校还把科普手抄报、科幻画、科学家名言书法、科技小制作、观后感等作品拿到村民小组中去展示,大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科学意识,受到村民和上级的好评。
我校科普教育活动既使学校与社区互动,又使学生与家长互动,丰富多彩,收益非浅。有学生说:“参加了科普教育活动,我学习的兴趣更大了。”学生的确通过参与科普系列活动,经历了智慧与实力的较量,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找到自身努力方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促进了科普教育互动化的内涵发展。
用户登录